《岘港行记》正规的配资平台
暮春时节,我乘一叶铁舟浮于南海之上。这铁舟虽大,却也容得下千百人的躁动与寂寞。船行数日,忽见岸上灯火如豆,人声渐沸,原是到了越南的岘港。
岘港者,越南五都之一,位居其国第四。此地滨南海,风光殊异,游人如织,有\"东方夏威夷\"之誉。我向来不喜随众,便决意弃了导游图册,独自在这异国街巷中\"踱步\"——这\"踱步\"二字,倒成了时下文人雅士的新词,实则不过是无头苍蝇般的游荡罢了。
展开剩余74%韩江穿城而过,水色浑浊,却映着两岸新起的高楼。最是那\"金龙桥\"夺目,金鳞闪烁,张牙舞爪,横亘江上。中国人见龙则喜,自谓\"龙种\",不想此邦亦有此好。想来也是,越南本在\"汉字文化圈\"内,城中寺庙碑碣,汉字斑驳可辨,只是读来总觉隔了一层。
走着走着,忽见道旁老妪卖粉,摊前矮凳三五,食客蹲坐大嚼。这才惊觉已入老城。摩托车如过江之鲫,呼啸往来,扬起阵阵热风。楼虽旧,地却净,公厕竟也修得齐整,白瓷砖亮得晃眼。
新城区更是令人讶异。玻璃幕墙映着蓝天,商场里冷气森森,与记忆中的越南大相径庭。想来这国度确在腾跃,如那桥上的金龙,正要一飞冲天。
《国家地理》列此地为\"人生必至\",倒非虚。新旧交融间,自有一番气象。只是不知,这飞速生长的现代楼宇下,可还藏着小贩的炊烟,渔夫的号子?
归舟时,夕阳将海水染作血色。想这南海之滨的城,正如其国运,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平衡。愿它既能留住庙宇的香火,也能拥抱时代的浪潮。毕竟,发展之道,不在弃旧,而在图新。
[1]踱步:此处化用现代\"city walk\"概念,以传统词汇表述,体现文化交融
[2]龙种:出自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,暗喻文化同源
[3]汉字文化圈:指历史上使用汉字并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区域,包括越南、朝鲜、日本等地
[4]国家地理:指美国《国家地理》杂志,其评选具有国际影响力
发布于:山西省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